栏目列表

田林一小二0一八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1-11-08

田林一小二0一八学年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将区域工作精神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开展的方向:发挥教导处对学校教学研究、指导、服务的功能,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注重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行为的改进,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水平;以学校优秀教师为中坚力量,带动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实现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的大转变,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学生的学习效率有较大的提高;引导教师树立科学的质量观,即“要把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多样且可持续性的发展作为衡量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要把学生的责任感、自信心、学习经历、学习兴趣、学业水平、课业负担、身心健康等作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内在幸福感”。通过深入细致的教学管理与教学研究来积极务实地推进课程教学改革,

二、工作目标

实现“四有教学”——有情、有备、有思、有效

三、工作主题

践行四有教学  师生和谐相长

四、主要工作

创设学习氛围

    理念学习贯始终

  为教师提供现代教育教学相关理论书籍,引导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帮助确立新的教育教学观;为教师提供学科课程实施的区本培训类书籍等,组织各科教师有计划的温故知新与跟进学习,为稳固理念、课程有效实施提供保障。

设想:学校将采用适时邀请专家教师导读、定期指定校优秀教师大组解读与每位教师组内体会交流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好理念学习活动,以促进教师的“教”与时俱进。

专题自学融阶段

理念是课改的关键,而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自觉行为则是关键之中的关键。因此“学科经验篇、案例研究篇、反思感悟篇、悦读分享篇”的专题摘抄学习将继续作为学校提倡教师每月自学的主要内容,并在学习的基础上组织好教师在不同范围内的交流活动,以发挥学习的辐射作用。(其中“反思感悟”篇将继续以《兰花与情书》一书为学习资料)

设想:学科经验、案例研究的学习内容须与组内课题研究相符,每月至少一次以此内容作为教研组活动的交流内容,为课题的深入推进做好资料积累。

互动探学讲即时

课例、案例、课题等思索与研究过程中,都会在“预设与生成”之间产生差异的现象,教师可以尝试着将差异“加工”成为或是问题、或是反思(含正反)与同伴进行即时性的探讨学习,在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促使教师学中有得、得中提升。一方面能较好克服因定时教研而难以实现有问求解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为日常定时教研有方向的选择学习内容提供实效。

设想:教研组或备课组统一设定一本“学科教学日志”,由每位教师在“我的疑惑”“我的收获”“我的思索”等专项栏目中即时记录下欲与同伴互动的问题,组长每天负责浏览(就其中有争议、或是解决不了焦点问题可用红笔圈划出再求解)以定时组织有效教研。

优化管理机制

通过“三级管理两级监控”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手段加强对学科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措施之一:强化过程自控发挥监控潜能

建立教师成长挡案。“成长档案”由教师自己保存,教师自觉的保留教学成果、教学改革痕迹,研究的过程、改进的方案都累积在业绩盒中。教师通过“成长档案”中内容的收集整理,从而对自己的教学业绩有一个感性认识,促进教师的主动发展的积极性,也为学校评价教师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措施之二:实行过程他控增强监控实效

(1)教学过程的监控   认真抓好五环节的他控,抓机制、抓落实、重实效。

备课 继续实施“集体备课、资源共享,个人加减、前后反思”的备课制;改进检查评价制度,采取“一查、二抽”的形式以凸显备课“备有所有”的作用。

集备

全册分析

进度安排

单元分析

复习计划

……

肯定:各备课组能按要求组织好从“一册—一组”的集体备课,使教师对全册目标、单元目标能有一个整体与清晰的认识,为教师个人“一课”的备写指明方向;“一册”的目标能结合《学科教学的基本要求》文本的学习制定,“一组”的目标能根据单元教学的重难点由全册总目标中加以“分解”制定,为基于课标教学做好奠基;三科备查的集备内容齐全且较认真。

问题:1.期末学校要求三科制定期终复习计划并备写4—6课时的相应复习课教案,从检查结果看,数学与英语学科依要求实施情况良好、语文学科仅有复习教案备写缺少复习计划的预设 2.某些学科二年级仅备写2课时的复习课,整册知识点复习何以达成?

自备

 

备课框架

肯定:三科均能依据区教研室要求以表格式呈现备案,必备环节流程清晰,环环相扣。

问题:有个别语文教师的作文与古诗教学备案呈现的是非标格式,是否不妥待商榷。

目标制定

肯定:课时目标的制定基本都能关注“三维”体系进行思考,能根据学生的“已知”定位学生的“未知”,并对“学习水平”的用词(知道、理解、运用、综合)能有较好的界定。

问题:1.课时目标应基于单元目标制定,教师有的就课时作预设,与单元目标的联结度有脱节 2.复习课不少预设的复习目标“从一而终”节节课相同,教师对不同复习内容落实的达标标准何以界定?

评价关注

肯定:表格式备课中都有专栏“评价点”辟出,不同学科都能依据左栏的教学内容预设相应的评价要素。

问题:1.对“评价点”的认识表面化,其实教学过程中的“评价点”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等方面”发展作评价,因此“评价点”即为“观察点”,可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业成果”进行设定。而一节课中的观察点应该结合学习任务选择其一落实,将所有混杂一起进行观察不现实;仅用语言显示“激发兴趣”或是“能力培养”等,均是教师自身对“评价点”制定不理解也不学习造成的  2.即时有的观察点有那么一二定对了方向,但在教学过程中“了然无影”,找不到观察的“落脚点”。

重、难点

体现

肯定:能从教参中认识到每课时的教学重难点,也能在备课中明示。

问题:重难点的实施应该伴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加以体现,但在 “师生问答”居多的“模型式”教学中无法看出重难点化解的教法,认识与“行动”缺乏匹配。

方法策略

肯定:不同学科能依据年段的特点采用游戏、情景、互动活动等策略或方法进行教学。

问题:据年段选择方法策略有思考,但根据学生已有学习经验、要学习的内容特征来选定教法还存在不适切性。

课内练习

肯定:结合课时内容学习,有“边学边练”练习的设计,也有检测学习任务达成情况“集中练”的练习设计,在密度的掌控上高于坡度。

问题:1.练习题前后的关联度不够 2.练习题型的循序梯度考虑欠缺 3.练习题的实践性方向很少有体现,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不利。

板书设计

肯定:课时教学基本都有板书的呈现,帮助学生知识点的强调与归类等有较强意识。

问题:1.有些板书仅仅只是课题的出示、或是字词与句型的呈现 2.有些板书无法为学生提供“知识脉络”的线索,缺乏应有的“提示”辅助功效。

个性调整

肯定:集备与自备大多都留有修案的痕迹。

问题:对于学校规定的两次修案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集备教案是课前修案后使用,要进行的是第一次修案(直接电子化修在文本上以加粗方式显现);自备教案是课后修案用以有价积累后续提点自我,要进行的是第二次修案(在文本上用红笔加注显现)。

反思

随笔撰写

肯定:随笔的总篇数都能保证,大致的框架能从“我想 我做 我思”的要求去靠拢。

问题:1.流水账的描述较多,似是“说课”有量,但“质”还待提高 2.“我思”仅仅关注了表面化的好与不足,无法将实践联系理论上升到一定层面作为经验的积累。

上课 实行课堂调研听课制。校长、教导、教研组长进入课堂听课,深入教师,了解教学方式的变化;深入学生,倾听学习方式的变化。以检测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

作业 改进原有的作业常规管理制度,作业的批改检查增用抽查的形式。

辅导 实行后进生档案制,注重转化过程监控。

考核 教导处与教研组联合,每八周出卷进行一次校级小练习(有单项、有综合),由对练习分析中所反映出的问题,及时寻找相关的教师经过商议调整教学方式。

(2)家长对质量的监控   学期中搞一次家长问卷调查,主要调查家长对学校教师教学效果满意度(包括教师上课、批改作业、辅导情况等)。拓宽家校沟通渠道,并对家长反映的问题及时给予答复。

(3)学生活动反馈调控   针对学生认知特点,定期与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开展学科趣味竞赛活动,以此起到提兴趣、补不足、推优生、拓思维、促提高的良好实效(*与学生的月学科竞赛活动相结合)。

加强实践研究

1.工作目标达成统一共识:必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内涵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既包括学会学习与健康生活、也包括责任担当与实践创新、还包括人文底蕴与科学精神),“如何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是其指向的目标。

核心素养架构必须从课程建设和教学模式两个方面去实施,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对立统一、缺一不可。教学模式中指向的“教”与“学”的方式变革是实现课程建设的保证,怎样通过“教”的变革促进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则是当下作为教师必须思索实践的方向。

核心素养落实就是把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思想体现到教育教学中去,真正体现课堂的育人功能。落实核心素养必须做到三个遵循: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育的客观规律,促使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全人格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2.课标为本加强教学研究:探索落实核心素养策略

(1)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实施教学

教师认识:遵循学生的身心规律实施教学其前提必须尊重课程,课程是学生一切学习活动的总和。学校依据上级课程计划具体规划了学校的课程设置,每一位教师就必须依据学校的课程设置实施教学,做到“专时专用不挪为他用”、“专科专用不侵占他科”,分清跑道以发挥课程的整体育人功能。

检测措施:教导处将不定期抽查教师上课情况,严格督促教师自觉按课表上课,坚决禁止私自调课或侵占“他课”等现象发生(如有特殊情况确实需要调课的必须得到教导处批准)。

(2)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教学

教师认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实施教学其前提必须驾驭教材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教师对于“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有准确的认识:基于课标教学并非单纯地控制或降低教学基本要求,而是要根据课程标准科学准确的定位教学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关注知识与技能维度,更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个维度课程目标的落实,以及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落实要求:

依据学校调整修缮的备课要求实施

(3)遵循教学的内在规律实施教学

教师认识:遵循教学的内在规律实施教学,其前提必须知晓客观存在于教学过程中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的指向是什么。目前而言教学活动应该遵循的:如教与学辨证统一规律,因为它为教师指明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间的辨证关系;如直接知识与间接知识辨证统一规律,因为它为教师指明了课本知识与学生感性知识间的辨证关系;又如教学与发展辨证统一规律,因为它更为教师指明了智力、能力与情感价值观间的辨证关系等等。这些规律的明确把握无疑对教学活动目标的制定与教学活动中师生的有效互动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落实要求: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通过“教”的变革促进学生的“学”——

Ø  层次化教学  满足学生差异化需求(*继续做好学困生跟踪辅导工作)

Ø  整体化教学  实现知识的横向联系

Ø  主题化教学  实现知识的纵向联系

Ø  问题化教学  实现知识的横纵联系

Ø  情景化教学  实现由学习走向生活

3.过程为重评价融于教学:重视评价促学积极功效

(1)依据课标强化评价作用深层认识

教师认识:评价指的是教师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评价,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是要求教师能从关注学生长远发展的角度作思考采用“综合多元”的方式给予以激励性评价,以增进师生间的情感、以更好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必须坚持三条原则,其一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其二等第制与评语描述相结合;其三教师评价与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

(2)领会要求课堂教学全程评价贯通

落实要求:本学期各年级教师评价须关注并落实的方向——

Ø  学生课堂表现情况  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既定的评价内容细致观察、有效记录、深入分析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通过课堂洞悉及时评价学生表现。

Ø  学生阶段学习情况  教师在细致落实周末作业、中长期实践、单元练习检测并综合课堂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通过侧重点定位给予学生以科学的等第制评价与表述性评语。

Ø  学生学期学习情况  以等第与评语相融向家长作全面呈现,其中评语的描述必须指向明确体现“一人一性”(即结合课标学习、学生学习现状如何,从正面与不足作阐述),发挥评价的真正功效。

4.主题研修入轨走向完善:制度保障助推手册编制

目前存在问题分析:首先研修方案的制定只是“依样画瓢”,体现的是主题教研入轨的共性,缺乏的是“聚焦问题”学科个性的深层思考;其次研修内容的确立贴合主题不够,即研修内容依据主题、吃透主题、有切入口、有方向的确定存在缺口。

针对问题补拙方向:第一,依据教研功能与任务重新审视并定位本校的活动理念,以利用教研组这一阵地成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第二,加强学习深入领会文本《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的要义,促使学科教研组的主题研修活动更贴合学科实际需求,在克服虚化的同时体现个性由入轨走向完善;第三,引领学习、内化区域“优化课改实践4大体系”的精神与实施要义,就其中“教学体系”启动“学科教学手册”的编制,强化教师通过单元研修实施教学的意识以更好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研修活动保障:

*教研组长职责明确

教研组长须依据《田一优秀教研组评比条例》规范组内研修工作的落实,履行职责——

1.严肃教研组集中活动纪律,研修活动加强计划的落实。各组要严格按照既定要求组织活动,无故不修改活动内容或更改时间。各教研组要正常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研修氛围。

2.教研组活动要注重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文本理解与研修任务(手册编制)相结合,努力做到教研活动经常化、专题化和系列化,促使教研组建设上一个台阶。

3.教研组长要全程负责做好四项工作:①期初制定好教研组研修计划②期中切实开展好主题研修活动③期末进行学期研修情况的反思与总结④平时注意资料积累及归类整理

     *活动开展要求清晰

内容:做到“三个结合”------结合区域各学科的整体教学工作、结合各科的课程标准要求与单元评价指南、结合校的教学常规任务,组织落实每次活动。原则上保证每两周一次,做到定时间、定内容、有质量。

形式:教研组实行个人自学、备课组活动、教研组活动相结合的研修形式。

教师个人自学:学科教师依据自身任教的学科做好《学科课程标准》、《徐汇小学生学习规范》、《单元教学设计指南》等文本的自读、自研、问题记录工作;依据教研活动中部署的研学任务作好相关教学资料的查询与积累。通过自学,一方面用理论来指导提高自己的教学领悟能力;另一方面为教研组的专题研修提供互学、互研的“智慧”。

备课组的活动:备课组依据教研组的研修任务认真开展实施活动,加强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单元目标和每篇课文、每一章节重难点及该采用的教学手段;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探讨“作业习题的精选、单元测试卷的编印”、“单元教学评价落实”等实际问题,确保手册编制工作顺畅“开启”。

教研组的活动:依据研修主题科学、详尽制定学期研修计划(含每一次活动内容架构)并做好活动实效性落实工作,借助集体的智慧共同商讨教师间在教学中碰到的疑惑问题等,把教研活动推向较高的研究平台。

*学校层面动态跟踪 

明确本学期《学科手册》编制研究的时段要求,根据要求跟踪教研组落实情况,视实情动态指导调整并组织好组际交流工作——

第1—4周   教导、教研组长参加区域“优化课改实践4大体系”的培训学习,领会“优化教学体系”中如何“编制学科手册”的要义。

第5—6周   教导处就区域“优化课改实践4大体系”培训内容结合PPT(区下发)对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负责教师作解读;对“优化教学体系”中如何“编制学科手册”作要求讲解;对教研组提出期初研修计划作修改的要求。

第7—10周  组织修改后研修计划的交流以确保可行性;启动“学科手册”尝试性编制,各科均完成一个单元中一课的编制任务(按区的统一样张格式)。

第11—12周  教导处深入了解各教研组编制情况并予以建议;组织一次教研组之间的探讨交流,就之前完成的“一课编制”由交流中解决疑惑并达成共识。

第13—18周  依据达成的共识各组继续边思边做边研,在规定的时段内完成一个完整单元的内容编制。

第19—20周  教导处组织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学科负责教师召开专题性“学科手册编制”情况小结会,互动之中找出整改的方向,为下学期有向研修提供保障。

重视活动实效

1.组际主题研修交流活动

教研组展开定主题的“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见解、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的主题研修交流活动。各组按既定计划确定开放内容、确定时间自邀他组全体组员参与,发挥主题研修助推自己、辐射他人的作用。

设想:本学期自邀活动继续围绕《单元教学设计指南》文本以主题教研的形式呈现,学期初主题确定、学期中就其中研讨的话题常态进行,展开组际互动式的交流对话。

2.学科优秀教师示范活动

优秀教师是学校的一支榜样队伍,更是一支业务过关的示范队伍。为了发挥这支队伍在校中的榜样、示范作用,学校本学期将有计划地安排优秀教师专业技能示范活动,为各科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由引领助推教师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走向成熟。

设想:以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思考为主线,结合自选教学设计、自录教学视频、自截相关片段进行“小视角看微课”的案例剖析,通过“我想 我做 我思”的阐述引领学科教师内化教材、改变行为。

3.三课两反思听评课活动

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基于课标的“三课两反思实践课”公开教学活动。本着“信息交换、经验共享”的思想,继同学科同年段的基础上实现不同学科不同年段教师间的对话交流,通过“横向比较、纵向交流、交叉共享”以开阔教师的专业视野、提升教师把控课标的意识。

设想:实践课必须立足于以“单元、主题、模块”为单位的结构化研究,依据进度确定相关课题,一节组内执教、调整的基础上另一节上报组际公开。

4.教师教学能力比拼活动

开展“田一杯”中青年教师(45周岁以下)“零起点”课堂教学能力赛活动,促进中青年教师间形成良性的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中青年教师脱颖,为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创佳绩提供可能。

设想:与“三课两反思实践课”公开教学课相结合,先开展组内的教学公开赛,由组内评议确定出40%的人选入围校级赛(每人全程录像);再依据40%入围教师的录像课,由校级评委从中评定出30%的校优质课予以颁奖。

5.课题研究中期审视活动

反观第一学期的立项课题、反观围绕课题研究走过的一步步印迹,作好教研组内“观前思后”阶段小结工作,以继续、更好的发挥科研助教的作用。

设想:由科研负责人组织一次“课题研究中期小结暨推进”的交流会。

6.教学有得案例反思活动

由优秀教师的示范为引领,开展学科教师“我想 我做 我思”的教学案例交流探学活动。学期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日常教学实践中的教学事例撰写成文(可结合课后反思进行)作积累,并在组内活动中与同伴学习分享。

设想:结合日常教学中比较成熟的教学设计完成一篇优质的“我想 我做 我思”教学案例,期末将组织校级层面的评优。

7.基于课标教学开放活动

“落实核心素养”基于课标的“零起点”教学是教师走进课堂实施教学的终极目标,为这一终极目标的逐步实现,教师付出的努力情况须接受各方“检阅”,在“检阅”中汲取得失加以提升。

设想:家长是“检阅”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方,为了让家长能在亲历过程中感受教师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的变化,学校将在本学期继续开展“基于课标教学与评价”教学展示开放周活动,诚意聆听家长对学校办学、对教师教学的意见与建议,力求更好推进学校的发展。(时间暂定5月)

五、具体安排

2月份

1. 根据校的教学工作计划,完成教研组、备课组的实施计划。

2. 教学工作例会。

3月份

1.“三课两反思”教学实践课申报。

2. 第一次备课普查。

3. 第一次作业普查。

4. 深入课堂听随堂课指导实践。

5. “三课两反思”教学实践课暨“田一杯”课堂教学评比开始。

6. 学科竞赛。

7. 综合学科主题教研校级展示。

8. 教学工作例会。

4月份

1. 继续“三课两反思”的教学实践研究活动。

2.校级学科阶段小练习及质量分析(第八周)。

3.学科竞赛。

4. 科研课题研究中期活动。

5. 综合学科主题教研学区展示。

6. 教学工作例会。

5月份

1. 期中阶段练习诊断分析工作。

2. 教学开放活动。

3.学科竞赛。

4. 五年级学科质量抽样。

5. 教研组自邀活动开始。

6.教学工作例会。

6月份

1.校级学科小练习(第十六周)。

2. 第二次备课检查。

3. 第二次作业检查。

4.教研组自邀活动结束。

5.期终考试(查)、质量分析工作。

6. 教学活动各项内容自查。

7. 完成教学活动资料收集上交。

8. 完成各项小结工作。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