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课业减负 课堂增效 学生发展
作者(来源):张慧    发布时间:2013-11-15

——田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思考

2013学年伊始,市教委确立了一个新的研究项目,即《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这一项目既是一项研究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各区域范围内小学必须主推的工作。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学校于第8周请来了教研员高永娟老师,就“《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项目研究、落实、推进”作了一个抛砖引玉的辅导讲座,于第9周又组织全体教师在初步内化讲座内容的基础上作了体会交流。如果说高老师的讲座为教师们指明了“这项工作为什么要去做?”的意义、老师们的体会交流达成了“这项工作应该要去做”的共识,那118周五全教会上教学教导就“田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思考”的解读则是与在座老师们从“这项工作应该这样去做”作了一个方向性的引领。

田一《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思考,其主导思想是“课业减负  课堂增效  学生发展”。围绕主导思想的工作举措主要体现于两大方面,其一学习保障:分层面学习,领会文件精神、统一思想认识;其二规范流程:明确五环节,落实教学要求、探索评价方式。学校尤其针对第二方面流程五环节的备课、作业与评价作了基于课标的明确要求——

备课  个人备课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个人再创造的过程。即由集体备课形成的框架为导线充实内容,完成有可操作性的教学设计。用一句话来表述:就是将集体备课的要求创造性的具体化。这里创造性的具体化必须关注四个方面的思考:首先是明规律,其次是重过程,再次是讲教法(注重因“课”选法、因“人”选法、因“执教者”选法、因“物”选法),最后是思德育。在教学流程五环节中走好“备课”第一步,必将为之后教学活动的良性循环起到奠基的作用。

作业  以减负为前提,作业的设计首先关注自主性,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作业不局限于课内学习内容,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不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而是学科内容的适度扩展和延伸,以不随意拔高要求为前提让每个学生都有自主地“发挥”空间;其次层次性,作业设计要尽力把难记的、容易混淆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化解在说说、画画、读读、记记、演演等趣味性的作业中,减缓坡度;兼顾整体和弱、优势群体的发展,通过作业内容的分层要求,增强不同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再次意识性,同学科同备课组的课堂作业设计与周末作业设计必须紧扣目标,克服随意性的拿来照搬、拼凑组合等现象。以落实课标为前提、以递进性任务链的形式有意识的精心设计每一次作业,在真正发挥作业调控功能的同时,使学生练有所得、思有所向。

评价  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目的是要求教师在课改的深化过程中能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运用持有一种发展的思想、长远的眼光,让评价真正成为维护学生自尊、激励学生成长的积极性手段,促进学生的有效性学习。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我校教师将从坚持三条原则出发作探索:其一,过程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其二,等第制与评语描述相结合;其三,教师评价与学生、家长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方式的改变,增进师生间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快乐地成长。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项目研究宗旨是为了实现“课业减负  课堂增效  学生发展”。虽说“课业减负  课堂增效  学生发展”也许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我们的教师都坚信一点:那就是它绝不是一句高高在上的理论口语,而只是一句平平凡凡、教师皆可努力的尽职方向。我们只要重视教学流程的五个环节,从备好每一堂课做起,将我们本该做好的份内工作踏踏实实地用“尽职”两字自勉以求做得更好,那“课业减负  课堂增效  学生发展”一定会成为一句实话、一定会真正落于实处。

周五教学教导“《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落实思考”的解读同时亦拉开了“教师聚力五环节  学生乐享阳光梦”田一第七届校园学术节的帷幕。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