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共享蓝天下的同一片阳光——田林一小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思考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2-02-21

近年来,我校接教育局的精神指示,农民工子女入比例较高,因此,如何让我校的外来务工子女“共享蓝天下的同一片阳光”,如何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让所有孩子获得公平而高质量的基础教育是我们的思考重点

 

一、指导思想

了解农民工子女的学习与交往心理的特性及其成因,据此对农民工子女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及方法指导,在力争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教育环境的同时尽可能的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

二、具体举措

(一)问卷调查  了解信息

发放调查问卷,对农民工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失、知识方面的缺失、学习习惯方面的缺失及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做初步的了解与小结:

1、农民工子女的生长环境总体上不尽如人意。表现为:

1)居住环境拥挤、狭小,部分学生在家中有的缺乏可以静心学习的必要环境和条件,这对学生的学习成长是不利的。

2)家长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教育子女手段简单、粗暴,容易形成学生的不健康心理:如自卑、自暴自弃等,表现为对人态度粗鲁或极度内向。

3)有些学生平时接触的人员较复杂,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习气的侵害。由于较多农民工子女的家长是打工者,所接触的亲友、同乡等亦大多素质不高,且大家都身处异乡,来往较多,他们身上的一些粗俗的习气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这些农民工子女,并产生负面影响。

2.农民工子女对生活环境的适应强于对学习环境的适应。

3.农民工子女在学习上的障碍主要表现为学习基础较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4.农民工子女在与人交往中,大部分能与人和睦相处,也乐于与上海学生交朋友,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内向,不善于与人交往,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

1)自我保护心理过强,对同学、老师都有防备心理,总觉得他们看不起自己,一有刺激,就反映过渡。

2)有自卑心理,总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上海的同学,不敢表现自己。

(二)分析问题  形成策略

针对农民工子女的家庭和个性特征现状,我们主要从非智力因素着手在教育上采取了相应的策略,并从多方面入手,形成合力,在注重激励与引导的基础上,帮助他们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得到应有的发展。
  1.关注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公平

教师是否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平等的教育观念,在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中体现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首先统一教师思想,提高教师认识,在教师队伍中树立起平等的教育观。我们让老师明确:对农民工子女的一视同仁,不是照顾,也非恩惠,而是他们本应该得到的。同时,我们把这种公平落实、体现在师资的配备上:体现在对教师的考核要求上。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进行鼓励、表扬,切记训斥、恐吓、体罚,适当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正所谓“惑人心者,莫先乎情”。

2.关心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由于大多数
农民工子女家庭条件比较艰苦,家长对子女的关心不够,因此容易使他们形成孤僻、执拗的性格。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使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让他们安心在校学习。
  (1)构建“师生、生生互动”的爱心网络,给
农民工子女以集体的温暖。

学校以班为单位开展了“手拉手、结对子”的活动,帮助农民工子女克服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树立“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也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也行”的信念,从而使农民工子女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体验到教师一视同仁的关爱,激励起他们积极进取,为学校、班级争光,为集体做贡献的信念。
  (2)以“知心姐姐”信箱方式为载体,加强对
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

对于农民工子女所表现出来的孤僻、自卑、封闭等心理问题,教师以谈心、故事暗示、书信、主题班会等形式及时做好他们的心理疏导工作,并且充分利用学校红领巾广播、电视等媒体,开办“知心姐姐”心理交流专栏,进行有关心理问题的诊治与疏通;经常与农民工子女的家庭取得联系,以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工作,减少“问题学生”的出现,促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3.激励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针对农民工子女中存有的“学习积极性不强、缺乏进取心”的状况,教师有意识地发掘他们的优点、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就显得更为重要。

1)开辟作业展示栏,树立自信心:开设作业展示栏,让人人都有展示的机会。

2)组织学科小竞赛,激发成就感:学生的内驱力是无穷的,其关键就在于教师要有意识的去开发。组织语、数、英三卷合一的、以强化基础为主的“每月一次的学科竞赛”活动,月月有表彰,不仅设立“优胜奖”,而且特意设立“进步奖”,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提高学习的兴趣。

3)开展多彩班活动,体验成功感:开辟“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的个性展示擂台,让群体学生参与其中,以达到张扬个性、实现自我的目的。同时还通过“树典型、学榜样”活动,发现农民工子女中的特长生,以榜样的力量促使学生群体的共同进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和荣誉感。
    4.关爱每一位学生  让他们体验到教育的幸福
  当我们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关注到
农民工子女学生群体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把他们作为学校的普通学生来接受了,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全方位教育的幸福,对农民工子女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1)    创建农民工子女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教育信息,提高家长素质。

针对农民工子女父母对子女教育上存在的错误教养态度,我们创建农民工

子女家长学校,定期召开家长会、家庭教育指导沙龙活动,旨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加强反思,以不断提高家长的文化素质和思想修养,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2)评选优秀农民工子女家长,树立榜样。

我们在年级组内成立一支优秀家长队伍,并请他们在家长会和年级组会议上介绍家庭教育成功的个案经验与体会,起到现身说法、典型引路的作用,让许多农民工子女家长受到启迪、看到希望。

3)注重家访,深入农民工子女家庭。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教育的三大支柱,三者缺一不可。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保障,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只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才能让学校教育事半功倍,才能造就出优秀的人才。学校与家庭整体联动的教育网络,为学生营造更为广阔的教育空间。

由于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化过程

中必然要面临的现实问题,因此我校决定将以此为课题,在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继续作不懈的探究与努力,争取有新的突破。

 

 

田林一小

2010.5


关闭窗口